培養基色彩實驗

不知為何,買到的食品級agar透明度低,加了yeast extract之後就又更濁了,菌在上面幾乎看不見。在與陳俊堯老師討論以後,決定使用食用色素測試。在家樂福找到紅(E122)、黃(E102)、藍(E133)三色。而在顏色上,也嘗試使用低脂奶粉替代yeast extract作為碳源,使用製冰盒測試顏色效果與生長狀態。

IMG_9189
此為牛奶培養基基底,未滅菌,一天後的生長狀態。
IMG_9177

此為酵母培養基基底,未滅菌,一天後的生長狀態。注意紅色區域開始出現會消化紅色色素的菌。

 

又過了兩天以後:

IMG_9343_1
如同小宇宙的牛奶培養基!

IMG_9354IMG_9352

我特別愛右上角紫色的那格,幾乎有種金箔的感覺….

 

IMG_9345

以及酵母培養基的陳舊文青風格褪色… 似乎這個菌不只會分解紅色,也會分解黃色。但是分解黃色的速度要比紅色來的慢?或是有黃色的那幾格不見得有同樣的菌種存在?

 

這次測試有趣的地方在於,培養基完全沒有特別接種,就是放在空氣中等它們被「污染」。之前Oron Catts曾說培養基就是微生物sensor。其實也就如一面面鏡子映射著我們平常不會有感知的世界。

 

那這樣是不是也會擴展我們對一個地點的了解呢?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